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毕业了就直接上手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本科生不如技校生"是有语境的.李志军的意思是,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差,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就业素养,并非"本科生全面不如技校生".但在全国两会如此重要的场合上,政协委员把本科生与新东方技校相提并论,确实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其中当然包含自己特别是用人单位长期以来对本科生积压的失望情绪.本科高校特别是本科生自己不必纠缠"本科生是否真的不如技校生"这样的意气之争,关键是读懂李志军委员情绪话语背后的真意.
李志军的话语首先指向本科大学专业"应用性不强"的弊端.有不少本科院校脱胎于过去的师范师专,专业更新缓慢,课程内容陈旧老套,教师仍然抱着几十年不变的讲义照本宣科.教师讲的无趣,学生听的乏味,如今的大学,上课时老师能顺利完成课堂已是最高目标,偏文科尤其是理论性课程,教师拓展性知识不够丰富有趣、课堂准备不够充分,怎能提高他们获取更有趣更深刻知识的冲动?
以往特点不明显的高校,向应用性转型,是教育部近年来的政策导向.但由于现成学习范例不多,"应用性高校很容易让人想起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认为是选拔性升学考试的淘汰者",担心"变成应用性就成了办学品质不高",这样那样的顾虑导致高校向应用性转型的动力不足.
而不少高校却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改名和升级为大学上,社会加速发展,外部对学生的内涵需求日新月异,而现实是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定位清晰,通过双元制、学徒制等体制创新与外部企业加强融合从而与社会需求同步,另一方面本科院校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严重老化,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还以"反正毕业就考研或考公务员"自勉,结果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渐行渐远.李志军的一句"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又何尝不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观感?
相比技校生,不少本科生的心理心态也很成问题.技校生培养,以就业为第一导向,不是亲自动手,就是下实习单位定岗学习.而本科生培养往往流于"理论上的空对空",为数不多的社会实践也以应付造假了事,若说社会实践,倒是"社团同学之间的吃饭应酬不少",不少学生"差不多每周两次".不少本科生"理论能力强","讲道理头头是道",但具体做事,以真实成果为导向,要么"不屑去做",要么付出前先要想"这对我有什么好处,看不到好处我为什么要做".大学本科教育正在批量生产"理论的巨人,做事的矮子",没有理想没有情怀,多的是钱理群先生口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出自全国政协委员之口,听起来尤其刺耳,但在不少方面本科生教育的确在理念和实践上被职业院校甩在身后,更让人焦虑的是,本科毕业生尚不知自身短板,还以"与职校生比较简直是耻辱"自况.本科高校不办出特色,办学资源愈渐匮乏的当口还不向应用性转型,本科生自己再不转换心态,政协委员一句"本科生不如技校生"的牢骚,只怕会成为一句"神预言",当然这样的预言还是不要成为现实的好,毕竟那是意味着投入巨大的高教资源的严重浪费.
本科技校孰优孰劣别简单以就业衡量
文/信息时报
一纸文凭不如一身本领——"本科生不如技校生"的故事,确实流传着越来越多段子式的版本.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性价比"不高的本科生自然容易先被吐槽:花的钱不少、考的分蛮高,怎么在就业市场上还不如技校生紧俏?
能以佐证这份纠结的数字,也算是信手拈来:比如,2016年全国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要加入就业大军.这是继2013年、2014年、2015年三个"难就业年"之后的一个更难的就业年.而去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
不过,事情可能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比如,挖掘机、炒龙虾等蓝翔新东方们的双学位技术,固然令人叹为观止,但,对于一个成熟国家的教育体系来说,由于普及高等教育而出现本科生找工作难,不过是学历水涨船高的正常现象罢了.毕竟,整个国家的梦想不能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上.
本科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这个抱怨有点矫情.比如大会翻译、市场营销、动漫制作等,要适应这些岗位,恐怕好厨师或好车工,未必胜任.有几个背景不能不说:一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要达到40%.既然人人都上大学,那么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概率上是必然的.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从工业自动化到工业智动化,机器人扮演着"腾笼换鸟"的催化角色,市场对技校生的需求固然从未停止,但"中国制造2025"还得倚仗更多科研技术的力量来领跑.
眼下而言,舆论从"技校生歧视"忽然滑向"技校生膜拜",无疑也是一种极端.道理很简单:一方面,高职院校本身并不比普通高等院校"矮一截",但它的"身高"不能只是体现在跟本科生赛"就业率"上,而应该有更多的考量.比如它对转型升级的引领,比如它对"双创"的支撑.另一方面,教育各有层次、各有担当,不能单纯为了就业,而把所有大学都弄得跟职校一样.
中国职业教育确实亟待发展,但它的方向,不是把本科生培养成技校生,而应该各司其职、按需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去产能"是一回事,厘清教育培养目标与方向是另一回事.普通本科教育就是做学问的,职业教育就是重技能的,抬头望天和低头走路,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中国需要"大国工匠",亦离不开"世纪大师".如果人人都奔着就业而去,那也是教育的另一种病态执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