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400-660-3310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详情

2015年广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综合就业率高达98.31%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西陆)近日,记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独家获得名为《广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虽然广州已是全国技工教育改革的探路者,10所参与调研的技工院校综合就业率高达98.31%,但院校毕业生在头一年内的税后平均薪酬水平仅为2593元/月,这一水平还低于全市平均薪酬待遇水平。

  调研小组指出,技工院校注重学生的顶岗实习,广州技校学生就业率长期保持高位。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广州在关注高就业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的聚焦。

  专业“适销对路”获98.31%高就业率

  技工院校毕业生因更接地气而格外受宠。3月3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

  落地广州,情况类似。据市人社局技工教育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各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至2014年,广州市技工院校在校生已达到12.5万人。由于广州市技工院校向来较为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34%以上。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杨敏告诉记者,以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和工业设计专业为例,专业都是国家示范专业,电梯安装与维护专业还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与日立电梯、蒂森克虏伯等著名电梯公司合作,学生毕业即就业。

  《报告》对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从化市技工学校、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南华工贸技工学校10所技工院校的2012—2014学年17971名毕业生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10所院校的综合就业率为98.31%,除1所学校之外,所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都超过98%。

  技工教育管理处课题调研小组称,这符合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居高的特点,且各院校最大差值为0.017,体现了广州技工院校的整体性。

  同时,数据证明广州市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市场需要,针对就业市场需求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受到用工单位欢迎,并说明了技工院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针对性。

  3至5年工作时间成薪酬收入分水岭

  不过,技工院校毕业生也存在发展瓶颈。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头一年内的税后平均薪酬水平仅为2593元/月,这一水平还低于广州市平均薪酬待遇水平。

  课题调研小组分析,这反映出从事技能工作劳动者的薪酬待遇普遍不高的现实。但对比大学生的毕业薪酬情况,技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生的初次就业薪酬。

  难道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薪酬就只能“低位运行”?非也。课题调研小组对广州市属七所技师学院的部分毕业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663名数据样本,发放1663份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在1650份有效问卷中,平均月薪2000元至3000元的人数达到47.88%;平均月薪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达到34.18%;月薪比普通大专毕业生的初次月薪还高;还有4.85%的受访毕业生月薪达到5000元以上。这意味着,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需求量高,学生的待遇也日趋提高。

  “当然,作为技术技能工作者,薪酬待遇与本身技术技能水平有很大关系,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相信薪酬待遇也会随之提高。”课题调研小组如是总结。

  记者采访过近20位技校毕业生代表发现,一般来说,3至5年的工作时间将成为技校生薪酬收入的分水岭。90后的陈颜生,2012年毕业于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汽修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任职新加坡杰丰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校读书期间已到汽车4S店实习,把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直接面对真实客户。2012年,进入新加坡杰丰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的士维修厂保养维护组工作。由于业务熟练,2013年他不仅被公司评为年度“优秀员工”,工资也从年薪13万万元提升到15万元。

  ■短板

  客观:技校毕业生发展空间受限主观:学生怕吃苦成为通病

  如今,广州已是全国技工教育改革的探路者,独创的技工教育“广州模式”为广州带来了技工教育8项综合指标全国第一,也被国家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和标杆”。但《报告》中仍旧提及了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六大困难与短板。

  除了毕业生薪酬福利偏低,《报告》还提到了不少现实问题,如市场需求与学校工作安排有时间差。企业招聘高峰一般在春节前后的2、3月和国庆前后的9、10月。而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7月份已经全部完成了在校学习任务并离校。等到招聘高峰期时,企业与学生只能靠校园就业管理系统发布信息作为招聘的纽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招聘效果。

  此外,技工学校毕业生发展空间受限。以制造业的毕业生为例,虽然和本科生同样从一线做起,但技校生后续的发展空间较小。表面上,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技能水平方面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但内在的综合素质仍需提升,尤其是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客观条件之外,毕业生求职存在的主观问题也被列入其中,怕吃苦成为当下学生的通病。课题调研小组发现,技校学生择业主要是看是否知名企业、劳动强度如何,然后再看工资待遇。专业对口放在不算重要的位置,反而看重工作单位附件的娱乐条件。也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不愿工作,对学校推荐的企业不是很有兴趣,宁愿呆在家里也不出去工作。

相关阅读